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头部
        ico
        ico
        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走进东莞 > 文化东莞 > 民间艺术 > 龙舟文化
        文化·旗峰雅韵|从婚嫁看东莞龙舟文化:父母观景觅佳婿 闺阁绣包递相思
       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     2021-07-04 18:18:27  来源: 东莞时间网
        【字体:

          “共骇群龙水上游,不知原是木兰舟。”很多人对龙舟的认识可能仅仅停留在纪念屈原、吃粽子和赛龙舟上,但如果你稍加留意,就会发现它的文化内涵其实非常丰富,尤其在东莞,更有别样的风味。不说体现东莞人体育精神和竞技意识、蜚声海内外的龙舟竞技赛事,也不说体现东莞城市深厚历史底蕴和“工匠精神”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东莞龙舟制作技艺,就单与之相关的风土习俗就可以洋洋洒洒写成一本厚重的大书。

          其中,仅与龙舟有关的婚嫁习俗,就颇为丰富多姿。如出嫁女带着老公和孩子,携着礼物回娘家过节,帮助父母做家务,为娘家龙舟“犒标”,以示不忘父母和故土养育之恩,促进镇村之间情感联系的习俗;如父母趁这一天来到岸边为待字闺中的女儿的挑对象,且以阳刚健壮为择婿标准的往事;再如,未婚女子靓妆丽服而来,碰到心仪男子,以所制香包传递爱意的情感表达方式……这些都寄寓了东莞人对团结互助的和谐社会、拥抱美满爱情婚姻的幸福生活的向往,以及祈求国泰民安的朴素美好愿望。

          继上期“旗峰雅韵”专题,我们以东莞龙舟龙头为“主角”,展现东莞龙舟文化魅力后,本期我们继续以东莞龙舟为主题,从爱情婚嫁的视角,观看东莞龙舟文化鲜为人知又别具趣味的另一面。

        村民在河岸边观看赛龙舟

          出嫁女“犒标”娘家龙舟

          按我国民间传统,端午节是一年中三大节之一,它和春节、中秋节一样,是一个亲友团聚的喜庆日子。“我们现在过端午也走亲戚,但古人更郑重,尤其清朝时期,端午节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重要节日。”东莞民俗学者张铁文告诉记者,端午节当天,东莞的出嫁女们就会带上老公、儿女一起回娘家过节,尤其是当年的新嫁娘是一定要回娘家过端午,帮助父母做家务,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的。娘家也会早早宰杀好了鸡鸭、包煮好粽子等着女儿们回家。

          其中,大部分镇街的已婚妇女都会用“全盒”(六个或四个),盛以粽子、猪肉、生鸡、鸡蛋、水果、酒水等物品回娘家向长辈拜节。而粽子自然是端午拜节的必备之物,他们大多会在农历五月之前就提前裹粽,以便五月初一送粽子给娘家,以示不忘养育之恩、自己婚后生活富足有余。个别地方的新婚妇女还会有另外的礼节,如麻涌镇的新嫁女第一次回娘家探亲,要多备各式粽子、水果等礼品,以及肉类和三鸟等——这叫做“新送节”;再如大朗镇,如果是新婚,即为“大探”,娘家要给回米糕,这叫做“回盆”。

          东莞的“龙舟景”历来也是联系各镇村的纽带,一般分两种,一为纯竞技性的“扒标”,亦即“斗龙舟”,二是纯观赏性的“游龙趁景”。趁景龙舟所经过的镇村要为龙舟“犒标”(一种送礼、慰问、祝福的礼仪)。“犒标”分公、私两种,出嫁女为娘家的龙舟队“犒标”便是一种“私犒”。

          当然,为了避免同时举行龙舟趁景,东莞各地互让互利,依据潮汐起落定出各自的龙舟趁景日期,从农历五月初一的万江景去至农历五月二十的麻涌景,各镇村依次举行龙舟趁景,期间东莞天天有“景”可观。比如,中堂镇的江南社、潢涌、保安围等多个社区于五月初六举行龙舟景,其中江南社区的龙舟景具有民俗味道浓郁的特征。这一天,已婚妇女半夜就起床,做好一切准备工作,迎接即将到来的亲戚和宾客。午饭刚过,大家便齐聚江边,观看从四面八方划来的龙舟。他们看到娘家的龙舟过来时,就要和丈夫、孩子一起,带着鞭炮、糖果、糕饼(多为村民自制的白糖糕)、汽水、香烟等物品去慰问娘家的乡亲。他们靠近龙舟后,先放一串鞭炮,然后送上礼物,并祝愿娘家的龙舟旗开得胜。而接受“犒标”越多的龙舟,就越吉利,越光彩。

          清朝时期,“犒”的东西就只有白糖糕,民国以后,则出现了松沙酥、汽水、香烟等新礼品。这些礼品归划手所有。“标”的东西基本不变,一般为一块布料(6-7尺,多用来做衣裤,“裤”与“富”谐音,寓意吉祥富裕),归受贺的亲戚好友所得(布料上有红纸条写明受贺人姓名)。

          来趁景的龙舟接受犒赏时,都要进退三次,以示叩谢。其中“标”之物以竹篙撑开并带回去。娘家的父母自然要在渡头接应,并对女儿出嫁后的幸福感到高兴。很明显,趁景是不忘镇村中的出嫁女,犒标是不忘娘家镇村的亲人。这是两镇村世代友谊剪之不断的体现。“一般互相走访的都是世好,比如女方是万江的,嫁去望牛墩后,自然也会把自家姐妹介绍给望牛墩的人,同样,望牛墩的人也可能嫁去万江,久而久之,两地实际形成了一种通婚关系,通婚就变成世好了。”张铁文说。

        不少群众前来体验龙舟趁景

          父母借看“景”挑女婿

         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,河涌纵横,水面阔广,赛龙夺锦,自宋以来,沿袭至今。新中国成立前,东莞龙舟竞渡活动一般由庙宇、宗祠的堂口组织,划手是本地的农民,不支工资,平时参加劳动,常常划船,不需专门训练,随传随到。一般一条龙舟上共有各职能选手29名,其中桡手18位。位于左边第一位的便是“头桡”。与今天不同的是,旧时的桡手一般都是村里未结婚的年轻小伙子。因此,除了观赛,父母还有一个重要“任务”,那就是为家中待字闺中的女孩挑选对象。

          他们会尤其留意每一条龙舟上的桡手。因为改革开放前,东莞是一个农业县,青壮劳动力是家庭的顶梁柱,女子在择偶上,长辈在择婿上,都特别青睐阳刚健壮的男性。今天的龙舟比赛赛程比较短,少则三五百米,多则千米;而改革开放前,东莞的龙舟竞渡多是长距离的,往往一次要比赛六七个小时。如,新中国成立前的道滘标(道滘龙舟赛),具有奖金奖品多、赛程特长(俗称“放标”或“放大标”)的特点。全程由马洲渡头放头,绕桂洲尾、沿道滘河划至金鳌洲塔;转水角,下大汾水,入思贤河,再划到马洲渡头,直下桂洲尾,转弯沿道滘河划上闸口石狗爷,转入横滘口入新河,下律涌,在猪洲尾转弯,如此三圈。再划上闸口石狗爷入横滘口,出三丫涌,绕三周最后到叶屋大宗夺标。从上午七点半至下午三点,历时7.5个小时左右。再如,1956年东莞糖厂标,经斗朗、糖厂、中堂等地,绕莞城、金鳌洲塔三圈,全程须6.5个小时左右。这种长距离、马拉松式的龙舟赛事,只有本村最强壮、最优秀的未婚男青年才能胜任,尤其是夺标的龙舟队桡手,更是村中的“英雄”,是女子择偶、长辈择婿的上佳人选。

          其中,“头桡”则是龙舟队的灵魂人物,最受关注。过去的龙舟是两头翘的,舟尾用的是长橹,掌握航向,提防相撞,必须是经验丰富、年纪较长的选手,而舟头必须身高体壮、手长脚长、灵活麻利的青年(头桡)掌控节奏。比赛中,其他桡手要随头桡的桡桨节律行事,或急或缓,或深或浅,全凭他带动。如此,团队才能划得整齐有致、速度飞快。

          头桡的划桨水平成了龙舟队是否能夺标的关键,他们也是长辈们最为关注的“未来女婿”人选之一。尤其夺得“锦标”的头桡,更是本村“英雄中的英雄”,老人们最佳女婿人选,是姑娘们最理想的对象。“哪一条船赢得比赛,这条船的扒头桡不愁没老婆啊!”张铁文笑着说,“头桡只要拿了头奖,立马会有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。”

          此外,夺标的龙舟会为所在的镇村带来极大的荣誉,让其成为当年东莞最威风的镇村。为此,该镇村就会邀请省港名班演大戏庆祝,邀请其他镇村亲朋好友前来做客。这些不仅给当地带来繁华,也促进了当地青年男女的婚姻更加顺利。

        “头桡”是龙舟队的灵魂人物,最受关注

          女子送个香包来传情

          宣统《东莞县志》卷六《舆地略》载明末莞城诗人李贞的《峡中观竞渡》一诗:“峡山晴带霞,峡水倒流花。芳渚停千舫,寒潭浸几家?飞舟海客渡,急鼓醉人挝。何处来神女?凌波出水涯。”

          清初广东学者屈大均在《广东新语》(卷十八)也记载东莞龙舟趁景盛况:“五月时,洪流滂濞,放于百里。乡人为龙舟之会,观者画船云合,首尾相衔,士女如山,乘潮下上,日已暮而未散……广中龙船,惟东莞最盛。自五月朔至晦,乡乡有之。”

          张铁文在《东莞龙舟月》一文引用上两处诗文,描述东莞龙舟月的盛况,并认为: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,每年东莞龙舟月活动长达一个多月。

          其实,现在东莞每年的龙舟月同样长达一个来月,具有历时时间久、规模大、活动内容丰富,参与群众众多等特点。每逢端午赛龙舟,各镇各村,尤其水乡一带的镇村中,男女老少都非常兴奋。家庭主妇半夜就起床,做好一切准备工作,迎候即将到来的亲戚和宾客;青年人穿上鲜艳的运动背心,腰扎红绸丝带,裸露出健康的古铜色皮肤,整装上阵,把龙舟鼓敲响;孩子们穿上新衣,河边嬉戏打闹;姑娘们也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,汇聚到沿河两岸助威。午饭刚过,大家基本都汇集到江边,这时河涌两岸人山人海、熙熙攘攘,两岸的人都在呐喊助威,好不热闹。

          而在过去,女孩们从小学女红。农历四月起,姑娘就会将积聚的红绿花布碎(好的有丝绸),做成各式各样的香包。旧俗,孩子十三岁后,母亲要为其举行“出花园”的成人仪式,表示成年了,可以谈婚论嫁了。出花园后的女子,要为每一个弟妹做香包,五月份挂在衣服上。因为香包里面装入了艾草、雄黄、朱砂、薄荷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,可以安神、驱蚊、祛暑、防病,对于当时的流行性脑膜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,所以家家户户的姐姐们都必须为自家弟弟妹妹绣上一个香包。香包内有香药,外包以丝布,再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绣成各种不同形状,有扇形、鱼形、芭蕉扇形等,形形色色,玲珑可爱。

          香包除了驱虫预防疾病外,还可用于男女之间传达爱意。每逢端午,适婚年龄的女子就会绣很多香包,其中有一两个是最精致的,是专门留给自己心仪男子的弟弟妹妹,即偷偷地托自己的弟妹送给心仪男子的弟妹,通过心仪男子的弟妹向其致意,表白方式颇为婉转。同样,大胆的男子也会托自己的弟妹,向中意的女孩子索取香包。若女方送的香包精巧,说明女子愿意结交,可以找借口约会。同样,男方收到精巧的香包,如果也中意女方,就会主动约会女方。“男仔只能用这种方式试探,而不可以直接跟女仔讲:‘喂,送个香包给我吧。’这样是不行的。”张铁文强调说。可惜,如今姑娘们很少做香包了,以端午香包婉转传情致意的方式也很少见了。

          此外,新嫁娘也会制作内装香粉、朱砂、雄黄的香包送给亲友,让他们佩戴在未婚姑娘和儿童身上,意在“辟邪”。因为该香包是新嫁娘制作,人们给予了“新抱手艺”的俗称。

        龙舟竞渡结束后,各队互洒水花庆祝



        附件:

        相关附件
        媒体报道
        音频视频
        文件
        部门解读
        图解类
        新闻发布会
        访谈
        其他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        文章关键词: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 
        相关新闻
        主办单位: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_365在线官网下载_365打水账号怎么防止封号人民政府办公室  承办: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_365在线官网下载_365打水账号怎么防止封号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  网站标识码 : 4419000098
        备案号:粤ICP备19114884号   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  技术支持:开普云   网站地图   联系我们

      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_365在线官网下载_365打水账号怎么防止封号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,是否继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