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证历史、写就当下的“一带一路”,近年来越发深刻影响着中国与世界。2013年秋天,通过汲取并发扬“丝绸精神”,由中国提出的这份倡议,以更大动力推动着开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平衡、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进程,积极构建繁荣、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,“一带一路”并非一个封闭的孤立体系,而是一个开放的合作体系。“开放包容,互学互鉴”这一植根历史、面向未来、立足中国、朝向世界的提法,鲜明体现了“一带一路”总体设计中深厚的历史情感与文化情怀。
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、近1700年的建县史、约1260年建城史的东莞,不仅是岭南文明的起源地、发展地,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,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,中国与世界在这里早早关联,文化底蕴分外深厚。回望历史,东莞早已在对外经济活动中,积淀下了一批分外闪亮的文化符号,如出口莞香莞草、烟花爆竹等特产货物,镌刻对外交流印记的却金亭碑、至正铜钟,又或者凭借海陆航道引进番薯,乃至数十年发挥关键作用的广九铁路石龙站……这些可能你知道的,或者你不知道的,都是这座岭南名城熠熠生辉的璀璨符号——
1
毗邻广州地处门户
区位优势得天独厚
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与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构成的“一带一路”,在岁月流转中于华夏大地辐射广泛。翻开历史长卷,东莞从未缺席,各个时期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。详加回溯,莞邑大地传承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印记,沿革脉络异常清晰——
与陆上丝绸之路相对,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、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,陶瓷、香料为代表性货品。史学界观点认为,这一商路“萌芽于商周,发展于春秋战国,形成于秦汉,兴于唐宋,转变于明清,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”。
具体解读,经过千余年发展,唐代是海上丝绸之路继续升华的关键时期,当时已经有了“广州通海夷道”的命名,而后随着中国造船技术、航海技术的大幅度提升,以及指南针在航海领域的运用,商船远航越加勃兴——从中国东南沿海,经过中南半岛、南海诸国,穿过印度洋,进入红海,抵达东非和欧洲的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成就了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直接的商贸文化交流,并推动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。
一般而言,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东海、南海两条航线,广州、泉州为南线主要港口。毗邻广州的东莞,恰恰处在珠江出海口的位置,由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上的重要节点,贸易往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各地商贾纷纷云集至此。
■蚝岗贝丘遗址既是东莞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,更是东莞历史文化的基石
2
岭南文明重要起源
商贸往来历史悠长
作为“番东之要津”,东莞连接着广州港与更大更远的世界——“凡番舶之赴黄浦者必由于此”。改革开放后的“世界工厂”,事实上早已依靠海上丝绸之路,汇入国际经贸大潮,与世界沟通联系。
在海上丝绸之路占据重要位置的东莞,同样是东江史前文明代表。距今已5000多年的蚝岗贝丘遗址,灰坑、墓葬、排水沟、房址等人类定居要素留存完整,是广东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人类聚落遗存,被考古学家麦英豪誉为“珠三角第一村”。更为关键的是,新石器时期的蚝岗人,就已能用石斧、石锛等工具制作水上交通工具、可以理解为独木舟的雏形。
沿着历史轨迹,继续探究东莞的“丝路轨迹”——秦汉时期,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东莞商贸发展、商品流通,从东城柏洲边东汉墓出土的舶来品“琉璃耳铛”更是可以推断,两汉时期东莞便已产生对外商贸往来;隋唐宋元时期,东莞是岭南沟通海洋的门户,而后继续加深重要中转站定位;明代,东莞南部地区成为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贸易区域,被外商称为“贸易岛”;嘉靖年间,东莞鸡栖、屯门、虎头门是广州府夷船的主要泊口;清代“一口通商”后,虎门是“广州十三行”中外商船的必经之道,虎门、镇口、石龙成为粤海关重要税口,石龙成为“广东四大镇”之一。
其中细究,更有观点认为,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活动中,东莞扮演重要角色——“永乐四年明廷第一次在东莞采珠,与永乐五年郑和二下西洋从广州出发,时间上颇为吻合,两者或有直接关联。因此,在郑和下西洋的宏大事业中,东莞地方曾扮演的角色,实在不可忽视”。
及至清朝,闽粤之人下南洋已成潮流。据暨南大学历史系刘正刚教授等学者考证,清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,就有东莞人前往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从事开采锡矿和割橡胶的工作。
3
莞香释放城市魅力
莞草烟花远销世界
在货物流转的同时,东莞深层次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,东莞地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进程显着加快。这其中,以东莞出产的香料“莞香”,最为引人流连。
莞香,又名牙香树、女儿香,国家二级保护植物。据史书记载,唐代时莞香由国外传入,宋代时广东各地普遍种植,因东莞一带的土质特别适合莞香树生长,进而出产的香料品质最好,莞香由此名闻全国,不仅是上贡佳品,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。如此背景下,莞香不仅成为东莞代表,更在频繁的商品交易中成为香港指代——有观点认为,宋元时期,因鸡栖、屯门等泊口转运莞香,故得名“香港”或“香港村”。
整体而言,莞香不仅是东莞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,更是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。绵延千年的航线上,除了茶叶、瓷器、丝绸,香料也是中国古代贸易的重要货物,莞香作为香料中的珍品,更是成为其中翘楚。
■莞草及相关手工编织品,曾经是东莞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
与莞香对应,莞草更是东莞的一大特产,而东莞真正的得名,据考证也正是来自莞草——2011年,东莞文史专家杨宝霖基于详细查证后指出,真正的莞名由来是从一种“莞草”得来。
莞草,是一种多年生耐盐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,又名水莎草、三棱草,常见于广东,因其生长在咸淡水交汇之处。广东气候炎热潮湿,铺草席睡觉休息是传统民俗,于是莞草成为制作草席的上佳材料。东莞人的莞草编织技艺,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,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中曾经出土的座席就是莞草编织而成。
由此,莞席自然而然成为东莞与海上丝绸之路联结的又一特产,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,“东莞草织厂、庄数十家,从业万余人,产品大量出口英、美、法等国及南洋诸岛。产品有猪仔席、街市床席、加用突花席、蛮蛇席、金银绳地席、长席、花绳席、摩登席、时花席、芥黄席等,除部分内销外,大量出口英国、荷兰、法国、德国、美洲、澳洲、印度、泰国、南洋群岛诸国及阿拉伯地区”。
烟花爆竹,也是东莞出口的标志性商品。根据记载,17世纪末,东莞便在运销大头菜、水草、凉粉草之余附带少量爆竹烟花,运往荷属东印度(今印度尼西亚)、婆罗洲、越南、泰国、缅甸等地。海禁开放后,爆竹成为独立的出口商品,销售地区扩大至欧洲、美洲、澳洲、非洲等地区。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东莞爆竹出口金额达一百余万两白银,1918年上升至一千多万两白银,有罗华泰、谦隆、黄佐记等大户。
20世纪初,东莞万江人陈兰芳将其在莞城的烟花产业延伸至香港,在九龙马头角北帝街70号创立千人工厂,几近垄断香港爆竹行业。1929年中秋节,陈兰芳以香港绅士身份,请准港英当局在太白酒家广场燃放烟花,引发广泛反响。1953年英国女王举行加冕大典,陈兰芳受邀前往伦敦燃放东莞烟花,并演出“貂蝉拜月”“三英战吕布”等烟花戏。
1948年,东莞爆竹出口到达鼎盛阶段,出口额达1000多万港元,约占世界爆竹销量的30%左右。截至1987年,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_365在线官网下载_365打水账号怎么防止封号有烟花爆竹厂161家,职工近2万人,厂外加工户近4万人,年产220多万箱,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。1988年,爆竹烟花以322万美元的总额,位居东莞出口商品榜首,足足高出第二位一倍多。1986年,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二届国际烟花比赛上,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_365在线官网下载_365打水账号怎么防止封号烟花爆竹厂生产的“中加友谊”荣获了国际传统烟花比赛第一名,夺得“朱庇特金像奖”。
4
莞邑大地名人辈出
涉足重洋岁月留名
生于莞邑大地的人们,因为临海有着更多与世界的关联,远涉重洋、探索未知,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在镶刻,各个领域名人辈出。
隋唐时期,中日交流进入鼎盛时期,文化部分承前启后。南宋末年,东莞白马人李用,钻研周程理学近30年后,东渡日本传播理学,被尊称为“夫子”。
李用,字叔大,人称“竹隐先生”。对于其在日本的传播理学活动,众多史籍都有记载,而且在民间也有不少关于他在日本活动的传闻。如李用在日本娶的是交趾(中国古代地名,越南北部)人,81岁卒,生前遗愿“生不食元粟,死不葬元土”,故二夫人便把李用遗体运回交趾安葬,由日本门生和两队各穿红袍、白袍的哀乐仪仗队护送上路,一路上吹着极具日本特色的悲壮“过洋乐”。
有观点认为,李用的生平成就可以用四个“最早”来概述——广东最早宣扬和开设宋学讲席授徒的理学家;广东最早有名字记载下来的日本华侨;我国最早有具体人物名字可证的海外华侨教育家;我国最早有史所载在日本开宋学讲筵的理学院。
在东赴日本传播思想、开创先河的李用之后,东莞人陈益则因为引进番薯成为“中国第一人”。
据史料记载,明万历八年,来自东莞虎门的陈益搭乘商船,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安南(今越南),在当地吃到番薯,不仅好吃且能充饥。故两年之后的万历十年,陈益顶着极大压力将番薯“藏匿于铜鼓中”带回,随后“耗尽家财在祖父陈莲峰墓旁购地35亩种植番薯,大力推广,为解决那个时代面临的粮食危机作出卓越贡献”。
乾隆年间,东莞横坑人钟映雪收集整理并评点的木鱼书读本《花笺记》《二荷花史》,19世纪传入欧洲,被译成德文、荷兰文、英文、丹麦文、法文等。德国诗人歌德,曾在日记中特别提及自己阅读《花笺记》的所思所感。
5
古钟见证中伊友谊
却金亭碑诠释廉政
而今能够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之于东莞印记的,还有众多留存实物。这其中,却金亭碑与至正铜钟,都分别有着耐人追寻的历史意义。
始建于公元962年(南汉大宝5年)的资福寺,在东莞历史久远,最早由南汉禹馀使捐住宅建成,元代至正六年,寺内僧众化缘铸钟。钟面四面正书,每面17行,记述当时僧人化缘铸钟经过,开列施主名单及其捐财物数量,还记有鸣钟规则、祝词偈颂等。四面的间隔处分别有“国泰民安”“风调雨顺”等字样。在钟腰处横列咒语、梵文。
铜钟铸造时,曾经掺入波斯商人捐赠的一种贵重自然铜矿石——鍮(音“tou”),此事在伊朗历史也有记载,由此至正铜钟成为中伊友好交往见证。1973年6月,伊朗参议院长率友好代表团来我国访问,向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及东莞资福寺至正铜钟与波斯商人的历史渊源,依照上级指示,资福寺铜钟随即被运至广州参加中伊文物展览。现至正铜钟存放于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_365在线官网下载_365打水账号怎么防止封号博物馆。
■却金亭碑是中国明代对外贸易,中泰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
位于东莞莞城街道北门外光明路、教场街街口的却金亭碑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立于1542年(明嘉靖二十一年),内容为纪念明代番禺县尹李恺“却金不受”的廉政故事,当属中泰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,对研究明代对外贸易及涉外税制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,而对目前的党风廉政建设也具有深刻意义。
却金亭碑的史实,深刻诠释着“为官清廉”的信念——1538年(嘉靖十七年)番禺县尹李恺来东莞交叉检查外贸,订立制度,不准官吏随意抽盘、骚扰外商。为表谢意,暹罗人柰治鸦邀集外商筹得一百两银奉送李恺,李恺拒不接受。柰治鸦后来到广州禀请巡按王十竹批准,于1541年(嘉靖二十年)在东莞城码头附近的演武场之南,建却金坊和立却金匾。
6
龙舟精神历久弥新
篮球奏响当代强音
如前文所述,由于水路通畅,东莞人造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期,之后在海上丝绸之路商贸发展的基础上,造船技能纯熟高超,成为东莞显着的地域特征之一。由此衍生的龙舟文化,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东莞人乘风破浪、勇攀高峰。
作为“龙的传人”,从“龙舟”的定名就能看出中国人对其所寄托的特别心意,扒龙舟通过与水竞逐,人的能量被深度激发,齐心协力、迎难而上的精神内核异常鲜明。东莞龙舟起源甚早、发展迅速,各水乡片区都有着自己的龙舟传统。明末清初,广东着名学者屈大均就曾在《广东新语》中有过这样的记录:东莞“乡人为龙舟之会,观者画船云合,首尾相衔,士女如山……广中龙船惟东莞最盛,自五月朔至晦,乡乡有之……”
■古往今来,顽强拼搏、百折不挠、乘风破浪、一往无前的龙舟精神在东莞人的身上有着生动呈现
其中,东莞中堂是莞邑龙舟重镇,咸丰元年(1851年)中堂出大标(代指有组织的龙舟竞赛),鹤田村夺冠,民间诗作流传至今:“中堂出标是元年,果真扒出是真贤。到处龙舟来趁景,第一飞龙是鹤田”。2000年1月,东莞沙田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“龙舟之乡”称号,再度彰显了东莞龙舟独到的历史地位。近年来以麻涌为代表,东莞龙舟在传统民俗的基础上,于竞技层面接连斩获各项世界大赛奖项。
2020年8月,扎根东莞近30年的中国首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,夺得了队史第十座CBA总冠军、再度刷新中国篮球纪录,令东莞“全国篮球城市”的金字招牌越加闪亮。向前回望,2019年宏远男篮、新彤盛女篮完成史无前例的“一城双冠”佳绩后,东莞成功举办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,以篮球文化为主要体现的东莞城市精神,将专注姿态、专业精神、拼搏干劲深度融合。
因为篮球,东莞在当代依旧续写着对外交流的全新篇章——2019年篮球世界杯,立陶宛国家队在东莞赛区参赛,基于之前该国篮球名帅尤纳斯执教宏远男篮的铺垫,立陶宛男篮在宏远俱乐部进行前期训练,更好地进行备战。世界杯后,立陶宛篮协特别向宏远俱乐部的支持表示感谢,“篮球搭桥”的故事,在“篮球城市”东莞生动呈现。
- 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