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美丽的华阳湖
东莞阳光网6月2日讯 近日,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021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,经省综合评定,全省各市2021年度考核等次均为良好以上。其中东莞、深圳、广州、珠海等7市为优秀等次。
2021年,东莞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中,呈现出哪些亮点?一起往下看。
近年,365彩票网3d专家预测_365在线官网下载_365打水账号怎么防止封号以推深做实落细河湖长制为工作主线,以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要抓手,全力做好东莞水生态文章,先后成功创建“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”“国家节水型城市”,获评“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”,有力支撑东莞迈入“双万”城市行列。
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夯实河湖治理责任体系
东莞贯彻河长、湖长是治水第一责任人,河长、湖长就是党委的责任分工要求,构建以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、总河长的市、镇、村三级河长体系。全市共设立河长制工作机构34个、河长1045名、湖长33名,实现全市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全覆盖;制定出台河湖长制工作方案、河长巡河、述职评议、考核评定、责任追究等制度文件26份,确定六大任务28项具体工作,规范和推进河长履职。
28位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挂点督办水环境污染较严重、治理难度较大、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点河涌,有力推动97条次重点污染河涌的治理。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执行力督导工作组,督导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工程推进、重大问题解决及重要环节打通,压实属地镇街、属事部门责任,共追责问责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单位19个,问责相关责任人员近700人次,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队伍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。
建立市—流域—镇三级治水指挥体系,强化流域河长统筹,系统治水。流域层面成立茅洲河、石马河、东引运河、东江下游片区四个现场指挥部,配备超500名专班专职人员进驻一线办公,就近指挥协调。
坚持创新驱动 有力推进河湖长制有能更有效
创新建立基层河长考核奖惩、河湖治理曝光台、水环境生态补偿等制度,激励河长担当作为。实行“每月一小考,一年一大考”,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评优挂钩,对优秀镇村级河长给予奖励,累计奖励1500万元,对后进河长进行通报并责令书面检讨、落实整改。在东莞广播电视台开设“河湖治理曝光台”专栏,每周对问题严重的河涌进行曝光,共播出102期。统筹实施水生态资源调控,实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,对135条重点河涌实行双向生态补偿。对纳入考核的河涌,每月水质考核结果出现劣Ⅴ类现象的,属地镇街(园区)政府按每月每条河涌10万元的标准向市政府缴纳水环境生态补偿金;出现黑臭现象的,属地镇街(园区)政府按每月每条河涌30万元的标准向市政府缴纳水环境生态补偿金。对达标的河涌则给予相应奖励。
创办河湖保洁日、河湖治理大家谈、“河莞家”志愿者等品牌活动,凝聚全民治水合力。将每月10日定为全市“河湖保洁日”,广大河长、护河志愿者积极对河湖进行“大扫除”;每月开展“河湖治理大家谈”论坛,邀请专家、河长与广大群众面对面讨论河湖治理对策;与团市委共同打造“河莞家”志愿者公益品牌,开展“河长制宣传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社区”活动,有效激发广大市民参与河湖治理保护的热情。
聚力治理保护 全力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加快复苏
落实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,全面完成641条污染河涌治理,城市建成区22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,9个国省考断面保持稳定达标,2020年国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、全省第一。清理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超5.6万家,累计建成截污管网约1.3万公里,整治入河排污口1.8万个,建成并投运61项污水处理项目,分散式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50座,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。
率先全面完成河湖划界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,圆满完成503宗省“清四乱”任务,实现“清四乱”常态化。砂场清理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,早在2018年就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内182个砂场清理整治,保留29个经营性堆砂场和37个企业自用堆砂场,统一实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。
建成250公里集生态、安全、文化、景观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优美碧道,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碧道项目,如麻涌镇华阳湖碧道、万江街道东莞水道碧道、企石镇东清湖碧道等,成为群众休闲游玩好去处,华阳湖、茅洲河入选全国“美丽河湖”典型案例,莞邑河湖重现“鱼翔浅底、鹭鸟成群”岭南水韵风光。
- 相关新闻